屯溪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版块导航

管理反馈
疑问建议
查看: 1790|回复: 2

黟县船形村落余光村,居然被时光遗忘了近千年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小学六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6-12-15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x
                                                                                                
高松/摄
“江南无双胜地,黟县第一名山”是古人推崇的淋沥山。古歙人吴孔嘉登临淋沥山后也感慨万端:“至黟者以不得游兹山为憾事。”登淋沥山必先至余光村。余光村位于碧阳镇西南部,丰溪与武溪在此地汇合后至石山汇入漳河,最后汇入新安江。整个村子呈船形,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旧时此村属五都,是余姓聚族而居的村落。

9ec7aff57532dc686a958650aaa8f423.jpg
高松/摄

“无徽不商”的说道同样印证着这个古老的村落。旧时,村中男子大都离乡从事商贸经营,解放前,在上海,还有余光人自己的商业会馆——双溪联合会。淋沥山就处在村子的南侧。过去县里村里都盛传一种说法:“先淋沥,后黟县。”这多少有点夸张。不过,淋沥山被世人推崇备至倒由此可见一斑。传说余光村人原本不姓余,而是姓秦,只因南宋时期出了个大奸臣秦桧,余氏祖先忠奸分明,将秦去三横为余,沿用至今,不过,这倒是暗合了秦桧在淋沥书院读书这一说。因为同是秦氏族人,来此地读书也就顺理成章了。

8f4f2d59d4552b1d5780fe1912731979.jpg
高松/摄

记忆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东西,会在某个瞬间,将沉淀在旧时光里的模糊片段清晰地呈现在你的脑际。正所谓触景生情,听说淋沥山,老远就闻到淋沥山的气息,立马就想起我的童年。很久很久以前,母亲带着她的学生到淋沥山春游,作为母亲的小尾巴,自然少不了我。记得那时,我们踩着鹅卵石趟过两条很宽的河流,清浅的河水抚摸着在我们的小腿欢歌,粉墙黛瓦在绿意盈盈的田野上摇曳……只是那时,并不知道那村叫余光村,那山叫淋沥山,更不知道那村那山还隐藏着那么多扣人心弦的故事。

1f98a5e75159d7098d925ed797a06e26.jpg
高松/摄

一路上,我努力寻找停留在记忆中的画面,只是,那坚实的水泥桥已替代了光滑的鹅卵石,那丰溪与武溪也不似孩童眼中那般宽大,只有那溪水依旧跳跃着欢快的旋律奔向远方。

12bb7f2dd7b43eaafce93802f42eefa9.jpg
陈贤海/摄

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斑驳的雕花木窗,巷子里门楣旁喝茶聊天的老人,趴在巷子口的老狗,屋檐下挂着的玉米,晒盘中晾晒着的辣椒,悬挂在枝头上的红柿子……我终于找到了记忆的影子。余光村到了。

04938189db7c3094c35ae03e89385e9e.jpg
高松/摄

余老师是我们此行的向导,是土生土长的余光人。他热情地将我们迎进他家的老宅子。老宅始建于清代末期,坐北朝南,三开间二进深两层楼,后进有照壁,绕后即上楼。整幢宅院为砖木结构,天井地面用青砖嵌铺花岗岩石板,彩绘天棚,屋内木构及门楼雕刻精致,是余光村保存完好的古居之一,如今,已被相关部门挂牌保护。余老师说,村子已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村中现存有数十幢结构精巧、布局合理、雕刻精美的古民居。因村子倚着淋沥山,近几年,来访古村,走古道的人多了,这些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旅游人士的关注。

fd5ba0a1ac2f3277b8816ba8691a5a6b.jpg
陈贤海/摄

余光村的整体设计与众多徽州古村落一样,线条简练,气韵生动,意境古雅,充分体现了徽州人生活美学的特征。余光村的老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设计大都讲究人性化,房子的拐角处有一米多高的地方为弧形而不是传统的90度直角,每家每户都礼让一点,方便行人与孩童不被磕碰,细微处体现了村人的温文敦厚、纯粹友善。

a28d8700db0fcb8632a57a803f874b0e.jpg
高松/摄

漫步在被岁月蛰伏的古巷中,静静地侧耳倾听古巷里遥远的足音,耳畔,仿佛传来徽州女人思念丈夫的悠悠叹息之声。“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这是古徽州女人的人生写照。面对常年奔波在外的丈夫,她们所承担的不仅仅是漫长的思念之苦,还必须用瘦弱的双肩担负起沉重的家庭责任,在漫长的岁月中,过着节俭、吃苦、敬老、爱幼、忠贞的生活,伴随她们的是窗外的冷月,堂前的孤灯。


高松/摄

行走在古村中,徜徉在黑与白的世界里,感受着那悠悠的古意。桂花似乎是徽州的味道,不管你走进那个古村落,都能嗅到她的气息,那缕清香净化了这黑与白的世界,就连停留在白墙黑瓦上的那一道道黑色的雨痕也淡了浅了。

65672fc78c911e6b9c5ec07e6dc23b53.jpg
高松/摄

“看,这苔藓好茂盛哟。”巷陌间,墙根下,一片片一蔟蔟绿葱葱的苔藓静静地生长着,湿漉漉的,仿佛带着缕缕忧伤,在这静谧的古巷中,感受着生命的凋零与落败,这是一片沉淀苍凉和感伤后的宁静。

e81ac3d2fdeb7c1b2c569b77611e316d.jpg
陈贤海/摄

穿过村落,一片广袤的田野出现在我们眼前,田野的尽头,便是巍峨的淋沥山了。淋沥山上有三国时期的古战场,据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人在山上拨山整地时还挖出铁箭头。

b9870950912b76c5264c7950897ad7fa.jpg
陈贤海/摄

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有这样的记载,“林历山,县西南十里。高三百仞,周三十里,四面壁立,径路危狭。汉末,山越陈仆祖山屯此,恃险为害。建安十二年,孙权遣贺齐讨之。”而在《三国志·吴书·贺齐传》中也有记载:“十三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时武强、叶乡、东阳、丰浦四乡先降,齐表言以叶乡为始新县。而歙贼帅金奇万户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

01ec65f4a909663f0a34671a3c78a7bb.jpg
陈贤海/摄

岁月赠予淋沥山那长长短短的故事,在旧时光里沉淀成了跌跌宕宕的底蕴,无不让人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漫漫古道,黯然销魂。今天,我们站在它的面前,金戈铁马不再,琅琅书声不闻,晨钟暮鼓不响,群群的山峦只有茂密的林木,那凝聚起的片片青翠掩盖了四起的战鼓,那涌起的阵阵碧浪吹散了滚滚的狼烟,那翻起的云涌携起戛玉敲金的袅袅余音绝尘而去,那些痛过的、哭过的、笑过的,都演绎成了坚强,融入了大山的怀抱,历经千百年风风雨雨的山林静默了,只有那路边的野菊在风中摇曳一季芳华……

3ab3a48e4d2db07a7b26bc532667fde3.jpg
陈贤海/摄

抬头,于暖阳中仰望天空,几缕闲云,清远飘逸,淡然潇洒,远处,山、水、云、树与粉墙黛瓦的村舍重叠在视线中……
61cdec8d1290f0bb20939abd682d7f3a.jpg
陈贤海/摄
     
8f4f2d59d4552b1d5780fe1912731979.jpg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小学六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6-12-1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小学六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6-12-1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村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小黑屋|屯溪网 ( 皖ICP备14001316号-1 )

GMT+8, 2024-11-26 14:56 , Processed in 0.140933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