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版块导航

管理反馈
疑问建议
查看: 5117|回复: 8

中国经济面临的,不是新常态,而是死亡的危险。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16-3-24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x
经济寒冬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发明一个新名词,叫新常态。然而,新常态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中国经济面临的,不是新常态,而是死亡的危险。

  我之所以用死亡,而不是崩溃这个词来形容,因为崩溃可能在几年之后就重建了,而死亡则意味着将失去五十年,甚至一百年。
  有人会说,情况真的有这么严重吗?你是不是在危言耸听呢?那好,我们从头开始说起。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经济怎么发展起来的?我在这里,将避开一些专业,复杂的经济学原理,而是用简单的话语,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说明这其中的原因。
  一说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有人马上就会想到房地产,想到泡沫,但这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将来也不会成为,中国经济腾飞,本质上来说,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和强大的国家资本主义,前者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因素,而后者是推动前者执行自身愿望的鞭子。
  因为廉价劳动力,通过全球化的资源配置,通过大量的血汗工厂,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充沛着世界各地的商场,赚取大量的钱,再将赚来的钱投入进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然后就有了中国经济起飞的奇迹。
  南美诸国曾经是这样发展的,日本是这样发展的,亚洲四小龙都曾经是这样的发展,也都曾经有过经济奇迹。但不一样的是,早在四十年前,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经济起飞的南美诸国至今仍然在经济泥潭中艰难挣扎,四十年止步不前,甚至是经济倒退,而日本,韩国,却已经迈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原因何在?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不是GDP总产值,而是实际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和就业问题,就如同我们总是关注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一样,与之相比,其它的(美国)数据都不重要。
  因为廉价的劳动力,让我们成为了世界工厂,让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就业,而这些工厂又带动了相应的服务业,交通,运输,行政,税收……只要看一下春运的紧张,就知道,我们有多少人在外地打工,在血汗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或者为血汗工厂间接或直接服务的贸易,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而支撑起这一切的,正是数以千万计的血汗工厂,没有这些工厂,就无法解决大量的人员就业,不仅如此,与之相配套的餐饮,贸易,住宿,交通运输,房地产都会因此而死亡。
  这一切是如此美好,又是如此的可悲。
  当低端制造业发展到一个瓶颈,而高端制造业技术又无法掌握的时候,那经济发展的天花板也就无可避免的到来。也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从本质上来说,经济要发展,需要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即用更少的时间,更少的人力,创造更高的生产价值,生产更多的商品。
  比如,以前需要一百个人种田来养活一百个人,现在只要一个人就行了,那剩下的99个人就可以去生产其它的东西,人们的生活物资就会就变得很丰富,社会就会发展……不断减少种田劳动力的过程,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
  说到这里,相信马上就会有人说——呃,这不就是科技发展和管理水平提高带来的吗?
  没错,其实很简单。
  中等收入陷阱其实也就这么简单。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于是,问题就出现了。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这一点,是几乎所有经济学家的共识,是经济教科书上写得清清楚楚的基本常识。
  因此,要知道我们国家会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只需回答一个问题就行,我们已经占领了低端制造业,同时也就意味低端制造业对我们来说,已经失去了发展的潜力,接下来,我们能否在高端制造业上与美日欧去进行竞争?
  我们能否在汽车制造上打败丰田,在飞机制造上打败波音,在CPU制造上打败英特尔,在手机制造上打败苹果,在显卡制造上打败英伟达,在硬盘制造上打败西数,在机械制造 上打败德国,在互联网和软件领域打败微软,谷歌,甲骨文,思科,IBM以及硅谷的无数企业,比如开发photoshop,flash的Adobe Systems公司,开发 Auto CAD的Autodesk公司……能否做到这些,决定了我们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如果做不到,那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回过头,看看日本,当日本制造崛起于世界的时候,它并不是世界的低端制造代工厂,而是拥有东芝,索尼,丰田,三菱、马自达、松下,日立……等等一系列可以与美欧制造企业相抗衡的高端制造企业,甚至将美国的企业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比如丰田和通用的竞争)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小学三年级

Rank: 4

发表于 2016-3-24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失去信心的人不在少数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白了,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技术天花板。因为,在此之前,将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向城市转移,进入低端制造业,这是不需要什么技 术的。只要短时间的培训,一名农民就很轻松的成为产业工人,于是,GDP提高了,就业解决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接下来,要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要让产业工人变成高级工程师,这就难了。
  知道了这些,就已经很清楚的明白,中国能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了,但这可能会让中国经济停止发展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但并不足让经济死亡,为什么说我们的经济面临死亡危险,我们可以接着往下看。

  前面讲了危机的根本性原因,接下来我们讲第二点——国家资本主义的推动。

  前面已经说了,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不仅仅是廉价的劳动力,还有另一个推力,就是国家资本主义,高度集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如果只有廉价劳动力,那么,经济仍然不能够起飞,就像孟加拉国虽然人口上亿,但在世界上根本没有存在感一样……这也是执政党经常引以为傲的——三十年经济发展奇迹。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国家资本主义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低端制造业推动到了一个极致,将它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压榨到近乎为零的程度,也就让结构调整和结构转型,让低端向高端迈进,失去了必不可少的时间。
  这一切,从很多年前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就已经将祸根埋下。
  富士康在深圳本来有一家大型工厂,聘用了几十万工人,在东部其它地区还有几家工厂,也有着数万或数十万工人。然后,我们开始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于是,富士康在郑州、成都新建工厂,将本来在深圳的生产线搬迁到中部,西部,将本来在东部招聘的工人放在中部,西部来招聘(实际上,以前,这些工人本来就来自中西部),然后,因为新建工厂,建筑业发展了,GDP提高了,道路修好了……
  但是,但是,很少有人会去关心,富士康还是原来的富士康,生产线还是原来的生产线,生产力水平还是原来的水平,能生产多少价值还是多少价值,该招聘多少工人仍然招聘多少工人,实际上,一切照旧,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这就是所谓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将本来在东部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西部和中部来,将为制造业服务的贸易部门留在东部,在这整个过程中,生产力水平没有一丝一毫的提高,技术水平没有一丝一毫的进步,一切照旧,除了因为建筑工厂带来的短期GDP和短期建筑工人就业以外。
  当我们将外资企业从国外引进到国内来时,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有帮助的。但是,将东部的企业,再搬到西部,将南方的企业搬到北方,将北方的企业搬到南方……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发展布局,对整个国家来说,因为没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工厂还是同样的生产线),也没有增加工人就业(工厂仍然招聘一样的工人),所以,这一切,根本就是做无用功。
  然而,我们却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告诉决策者————这是做无用功,至少我没有看到一个。
  所有的经济学家都集体瞎了,聋了,哑了!
  于是,就是西部开发了,东部崛起了,低端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到极致,却没有向高技术高水平迈进,没有向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方向迈进,不但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积累了更多的问题,白白浪费了转型和调整结构的宝贵时间。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强大的集权制度和落后的管理水平。
  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实际上大家都很清清楚楚,因为前面已经有无数国家给我们做了示范。按理说,国家领导者应该早早布局,以避免发生这个问题。然而,强大的集权制度和落后的管理水平,使我们不但没有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好准备,相反,却给自己挖了更多陷阱和坑,这就意味着我们可能陷得更深,伤得更重(我说死亡,是多方面原因加在一起)。
  前面我们说了,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就是技术天花板,低端制造业发展到极致,又无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因此,陷阱来了。
  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很多年前,我们就采取了一个自以为有效的聪明的方法————大学扩招。
  呃,要发展高端制造业,要掌握技术,这当然就需要人才了,理论上来说,只要有人才,那肯定能掌握技术。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多多培养人才,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
  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论。
  缺少环境培养的人才不能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只能制造更多的问题。
  是的,大学培养了很多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并不是成熟的,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而这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到企业去培训,去发展,去继续学习。但因为没有环境,结果,他们都去了华强北研究如何山寨,如何盗版,如何进一步压榨低端制造业……或者去了国企和行政部门,研究如何混饭,如何潜规则去了……
  因此,教育的发展,大学的扩招,民众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无论你认为现在的大学有多水,但比起当年的初中生水平总还是要高得多的),并没有带来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反而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就业上高不成低不就,大量的理科生(大学专业以理科为主,理科招生人数远高于文科)在学了一堆理科专业知识之后,将专业知识仍到九霄云外,去搞其它的了。
  当年中国开始搞改革开放的时候,还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也是一个拥有大量国有企业的国家。本来,国家开始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发展低端制造业,让农民进城就业,经济腾飞,引进技术,积累资本,这时候,就需要扶持起一批拥有高技术高水平的国有企业,或者将这些国有企业私有化,但同时推动他们向高水平高技术企业发展,让他们承担起高端制造业,掌握高端制造技术的重任。就像日本的丰田,东芝,三菱……韩国的现代,三星一样……日本本身有一些私企可以扶持,我们国家因为是从公有化向私有化转变,因此,需要国家去引导和扶持,但很遗憾,我们的决策者没有去引导这些,却对行政垄断企业情有独钟,搞了电信,移动,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这些垄断企业拥有最多的资本和资源,招聘了最多的高学历人才,但他们不仅没有承担起去掌握高端制造技术的重任,反而坐在行政保护的光环下不断地吸人民的血……阻碍技术的进步。这个祸根,从当初国企改革的时候,就已经埋下。当国企在低端制造业领域被民企打败的时候,决策者唯一考虑的事情是让他们破产,下岗,摆脱财政包袱,却没有考虑过怎样将他们向高端制造业引导,无论是公有化还是私有化的。他们以为,只要将大学扩招,去培养人才就行了。他们对人才发展必须的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毫不重视。
  剩下的,刚刚从均贫富中走出来,白手起家的民营资本,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没有资本和金钱去进行高端制造业的研发。或者,他们早就走上了官商勾结的道路,不需要如此去做。
  所以,我们只能产生百度,腾讯,阿里这样的企业,但在高端制造业上却不行。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大学没有培养出人才(当然,大学的问题很多,但这属于另一个问题),而是人才根本就没有发展环境。事实上,即使是二流大学培养出来的二流人才,如果有适合的工作岗位,合适的发展环境,他们也可能成为非常有用的人才,甚至是一流的人才。但是没有这个环境,所以,大量的大学生白白培养了,十年后,他们不但没有从二流人才变为一流人才,反而变为了三流,四流,五流……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梦一样的科技提高。
  简单点,进出口的数据很好看,似乎反映了技术水平的提高,但这种提高是假的。
  比如富士康是高科技企业,它进口和出口都是高科技产品,从日本进芯片,从韩国进口显示屏,然后,在富士康组成,再出口到美国————高大上的产品,绝对的高科技产品————苹果手机!但是,如果真认为富士康是可以美欧日高端制造厂商竞争的高科技产品生产商,那就要让人笑掉大牙了。
  富士康只是一个代表,而类似富士康这样的高科技企业,遍布各地,国家统计的数据很好看。真正的核心高端技术仍然是零。比如机械制造业,看起来也是高大上,但三一重工不是美国的卡特彼勒……事实,它已经无法发展了……连续三年的寒冬,一年比一年厉害。

  五:被封琐的技术引进。
  当年,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喊出了一个口号:“以市场换技术”,我们走出国门,向西方去购买先进的装备生产线,来发展自己的工业。当时,强大的苏联依然给西方带来严重的威胁感,所以,小平一再说,我们要建立全球反苏反霸统一战线。这时候的美国也需要中国来对抗,牵制强大的苏联。于是,有了中美蜜月期,有了和平典范计划,有了黑鹰的引进,有了美国帮中国改装歼8战机的技术扶持,因此而我国战机的1553总线标准,第一次让我们战斗机拥有了与西方先进战斗机相同的技术。
  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随着那年学潮的来临,对中国军事技术的封锁开始了(包括大量军民两用技术),随着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美国不再需要中国对抗苏联,因此,解除这种封锁,也就 变成了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这不是军事技术封锁,与民用技术和经济发展还有很密切的联系吗?
  答案是——有,非常密切,因为大量被封锁的技术实际上是军民两用技术。
  我举一个例子,我有一名同学在一家日资企业做高级管理人员,他向我说起过一件事,他们公司因为生产需要一台高精密的激光陀螺仪用来测量产品的精度,但这种高精度激光陀螺仪属于军事敏感技术,禁止对华出口,虽然他们自己本身就是日资企业,也确实是生产需要,但根本没有办法从日本将产品带到中国来,后来,历经周折,想尽办法,转了几个国家,最后通过巴基斯坦将激光陀螺仪带来中国,这不仅耗费了长达几个月的时间,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而且,最终买回来所付出的价钱,比在日本的售价高了几十倍……
  可以看到,这种技术封锁本身就给企业带来生产和经营上的困难,越是高端产品,感受就越强烈,然后,企业便只能将高端产品的生产线放在其它国家,而不是中国。
  再举一个例子,中国和韩国都大力发展造船业,但中国的造船业虽然体量庞大却长期在低端徘徊,始终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利润少得可怜,这几年更是一年不如一年……但与之相反的韩国却拥有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等掌握核心技术的造船企业,虽然现在全球造船业都不景气,但显然韩国企业的抗打击能力要强得多,中国造船业早就是哭声一片了,而韩国依然坚挺……
  实际上,韩国造船业的大量关键核心技术,都是从欧洲引进的。然而,韩国可以引进,我们却不能引进,因为造船业和高铁不同,造船业的很多技术都属于军事敏感技术,属于禁止对华出口的东西……
  很不幸的是,我们还没有成为世界老大,却已经和世界老大成为了对手,因此,要解除这种技术封锁几乎就是不可能事情,不仅如此,美国实际上不允许企业将高科技生产线放在中国。虽然美国是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但美国有其自身的社会舆论压力,迫使企业不得不考虑这样做的政治后果。
  所以,西数硬盘的生产线可以在泰国,英特尔CPU的生产线可以在马来西亚,苹果手机的芯片生产线可以在日本,AMD芯片的生产线可以在德国,但是,不能在中国,中国只能够组装苹果手机,做名义上的高科技产品的组装工人。再比如,可以在中国组装丰田,本田的汽车,但关键零部件来自日本,而不是在中国生产。
  在我们极力扩展低端制造业,是否解除这种封锁无关紧要。至少在民用工业,在经济上无关紧要,但当我们需要向高端制造业迈进的时候,这种封锁就是横在前面的一道大山,我们面临着既无力在短时间内自己独立掌握技术,又无法从外部引进技术的双重困境。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小学六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6-3-24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很透彻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没读书的工人和迫在眉捷的考试
  正如前面所说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要解决,都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积累。需要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想到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技术天花板的问题,也就没有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日本顺风顺水的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当日本经济出现问的时候,日本早已是发达国家了。(日本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以后有空再说)
  1990年,日本的人均GDP甚至一度超过美国。

  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什么呢?我们的目标是要考上研究生,努力成为博士生。即掌握高端制造技术,成为发达国家。但我们目前的现实是,我们仍然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的农民工,虽然打了很多年的工,赚了不少钱,但还没有开始读书,却马上面临着研究生入学考试。考不过,那就只能继续当农民工。而读书这种事情,本来就应该在工作之初,一边赚钱一边读书的。更要命的是,考试的机会并不是永远都有的,错过了这个时间点,再想报名参加考试就难了。这也是为什么南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之后,三四十年过去了,仍然无法从陷阱中走出来的原因所在。
  我们错过了读书的时间和机会,现在想的是怎样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看能不能以高中生的文化水平,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当然,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有些人会说,我们的技术积累已经在起步了,只要有时间,再过几十年,就一定会赶上去。但是,没有时间,真的没有时间了,考试就迫在眉捷,错过了,那就再等三十年,或者五十年吧。
  为什么没有时间呢?问题就在于,为了让经济高速发展,为了全面占领低端制造业领域,我们给经济注入了太多的资金,给这艘前进中的大船加了太多燃料。这是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通病,并非只有我们是如此的。
  问题还在于,当考试迫在眉捷的时候,中国这个学生兼农民工,却会忽然发现自己连买书去学习的钱都没有了,自己需要去赚钱,养家糊口,以保证家人不被饿死。这样一来,情况就严重了。有人会问,这是为什么啊?
  有人会说:我们只要稳住低端制造业,保持生活水平不下降,然后,就可以慢慢向高端制造业发展,再有几十年的积累,再去考试,不就可以了吗?读了三十年的书(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是一名优秀的高中生了,只要接着再读几十年,成为一名优秀的本科生,再去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考上研究生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吗?为什么不行啊?
  是的,这不行,根本就不行。
  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这个问题说起来可能比较复杂,也是很多人难于理解的,我会在接下来一章中竭尽可能的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述。
  七:过大的生产规模和恶性循环的危机。

  当低端制造业处于扩张阶段,它的利润其实也是非常高的,因为这时候的成本还很低,产品价格也相对比较高。因此,在早期,当一家新建在中国的工厂向欧美出口中国制造的产品的时候,利润是非常高的。正因为有非常可观的利润,因此,这时候,工厂的老板决定进一步扩大生产,以赚取更多的钱。于是,工厂的规模就不断扩大,老板赚的钱越来越多,创造的就业岗位也越来越多,于是,经济开始腾飞。另一个人看到老板赚了很多钱,他也跟着开了一家工厂,也做同样的产品,然后是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好了,现在大家都开始一起做了,于是,工人成本,原材料成本被抬高,为了抢市场,产品的价格一步步降低,于是,利润迅速降低。到最后,老板们发现,已经无利可图了。按理说,这时候应该停止生产(或者说减少生产),然而,出现了一个问题,应该由哪一家工厂来停止生产,哪一家工厂来减少生产?
  当然,没有一家工厂的老板会希望是自己,大家都希望是别人,大家都在等别人退出,等别的工厂垮掉,大家都想挺过去,打败竞争对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甚至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包括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并向银行借贷更多的钱来维持继续生产。
  于是,生产规模被做到极致,做到远远超出市场需要的规模。可能是市场只需要100件产品,但生产厂家却生产了150件……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咦,你说的不就是教材中学过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吗?生产过剩而产生的经济危机?”
  对,确实如此,但我当然不是为了向你讲在初中政治时就学过的内容,我们来看看这中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第一件事,大家都将赚来的钱都放大扩大低端制造业规模上面,而没有去研究,去掌握高端制造业的技术;第二件事,继续生产已经无利可图,企业已经没有什么利润了;第三件事,生产的低端产品已经太多了,超出了市场需要;第四件事,为了维持生产,企业向银行借了很多钱。
  好了,终于有一天,有一家工厂的老板发现问题所在了————需要向高端制造业发展才能赚钱,而不是继续在低端制造上面与别的厂家恶性竞争。他想这样去做了,但却突然发现自己没钱了,原来制造低端产品赚来的钱都用在扩大低端产品生产规模上面了,不仅如此,他还欠了银行很多债,这时候,他虽然知道自己的企业需要投钱去研究,去开发,去掌握高端制造技术,但却根本无能为力了。
  他能做的,只能是继续维持低端制造业,恶性循环开始了。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的行业都已经开始体现,从钢铁冶炼到造船业,到机械制造,到各个行业……莫不如此。
  ————好,说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危机是不可避免了,而且是恶性循环的危机,但这仍然不足以造成我说的经济死亡,为什么说是经济死亡,我们接着往下看。下面会讲国家和工人的问题。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借了太多钱的国家。

  在低端制造业扩张的早期和中期,国家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要扩展低端制造业的生产规模,需要建更多的工厂,更多的生线线,更多的公路,铁路……而这,不仅仅要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还需要大量的钱。与此同时,国家的管理者发现了一件事,低端制造业是赚钱的,是能够解决就业的,只要投钱(包括直接投钱和间接投钱)给他们,去扶持这些产业的发展,就能够获得回报,促使国家更快的发展。管理者同时还发现,投更多的钱,经济就发展得更快,投的钱少了,就没有钱去扩张低端制造业,经济发展就会慢下来,就业就不能充分解决。
  但这时候,国家也很穷,国家的手中也没有钱,庞大的低端制造业还处于发展的早期和中期,不能给国家带来足够的收入,怎么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管理者想了一个办法——借钱。
  理论上来说,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错误,在经济起步之时,借钱确实是促进经济腾飞的好办法,扩张的低端制造业在当时还有很高的利润,有足够的能力来偿还国家借的钱。问题产生在后面。
  注意,这里说的国家借钱支持企业发展,包括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而且以间接为主。间接主要是指借钱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低端制造业生产提供环境……直接就不用说了,由银行给企业提供贷款。
  好了,我们说了,国家自己的钱也是借来的,我们先看看国家是怎么借的。
  国家借钱的办法很简单——印钞票。通过大量的印钞,大量的资金投入,经济迅速腾飞,因此也就有了三十年经济发展奇迹。
  但是,有一个问题,企业向银行借钱要付利息,国家借钱其实也要付息,这个利息就是通货膨胀。
  印了更多的钞票,当然就会通货膨胀,物价就会暴涨,这个道理,小学生都明白。所以,从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物价就一直是涨涨涨涨……疯狂地上涨。90年代初期到达顶峰,92年的物价简直就是一天一个样。
  终于有一天,决策者发现要还的利息太高了,不行了。于是,决策者决定减少印钱,以减少利息负担。与此同时,低端制造业已经结束疯狂扩张早期和中期,不需要这么多钱来支持扩张了,而且,高度发展的低端制造业和由此带动的周边产业给国家财政提供了足够多的钱,国家开始有钱了,情况似乎一片大好。只要将以前还的利息慢慢付清,前途就是一片光明了。
  时间到了2007年,那一年的年末,财经工作会议已经定调,要在2008年实行适度偏紧的财政政策,要结束印钱。然后,2008年年中,一切突然改变,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来了。
  九.九.被迫继续借钱的国家。
  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决策者忽然发现自己面临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他们曾经为金融危机做了一些准备(比如,准备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然而,当金融危机真的来临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准备根本用不上。
  国家面临的,不是外汇短缺的危机,而是就业的危机。大量工厂的订单在一夜之间消失,工厂无法再继续生产,只好关门,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被迫萧条,当涌向城市的农民工大量返乡之后,城市就变得一片萧条,所有的行业都开始受累,很多地方的税收,财政收入几乎是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就减少了30%,现在怎么办?
  想来想去,最后只想到了一个办法,继续借钱,扩大投资。但这时候,低端制造业已经不赚钱了,而手中又没有高端制造的技术,借钱支持哪一个行业的发展呢?
  挑来挑去,最后只剩下一个行业————房地产。
  虽然决策者搞了十大支柱行业,口头喊了很多口号,但这些措施,口号,都无力阻止资金疯狂地进入房地产。
  为什么会这样呢?理由很简单,一是想要支持的行业,他们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发展空间已经不大了,没有足够的市场支持他们发展,更何况还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发展。二是也没有技术积累,技术上无法支持他们去进行发展,仅仅有资金是不够的。三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要刺激内需,刺激消费,但本来就已经是金融危机了,已经大量失业了,已经一片肃条了,人家凭什么还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加消费呢?人家都傻了吗?疯了吗?四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企业倒闭,工厂关门,民工返乡,百业肃条,地方政府发现自己的财政收入一夜减少,但地方政府早就习惯了大手大脚的花钱,现在没钱了,怎么办?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发现自己的手中还有一样稀缺的资源——土地。这些土地可以用来做什么啊?当然是建房子了!五是国家无力去支持高端行业的发展,国家投入只能进入基建领域,而进入基建领域的资金无疑会带动钢材,水泥等支撑建筑行业的企业发展。
  于是,这一轮的印秒根本就没有能振兴实业,而是都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将房产泡沫推向了新高。
  但这轮危机持续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很快就结束了,2009年的外贸进出口短暂回落之后,2010年很快又刷新了新高,似乎中国经济风景独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国外的经济危机还没过去啊?

  事实上,正是因为发达国家还在金融危机中,美国的老百姓发现危机并不是一天就会过去的,但生活还必须要继续,消费还是继续,不可能不消费了,但因为金融危机,收入降低了,太昂贵的东西买不起了,然后,他们发现还是中国制造最便宜。为了省钱,为了减少经济支出,为了渡过金融危机,还是买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吧。于是乎,这就形成了欧美经济危机,中国经济风景独好的奇特景象。
  现在,对于中国来说,失业危机过去了,农民工又返城了,低端制造工厂又有更多的订单了,廉价劳动力似乎都慢慢开始供不应求了,工厂为了完成订单生产任务,不得不开出更高的工资来招聘农民工……一切是多么的美好!
  好,说到这里,我们现在回到房地产上面。经济好转了,但投资者,地方政府却发现房地产可以赚大钱,赚到比制造业更多的钱,多很多倍的钱,他们当然都不愿意就此退出,而迅速恢复的经济又给房价上涨提供了更多的动力
  于是乎,房价被进一步抬高……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扩大……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强大的集权ZF

  我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集权ZF,当然,这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集权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效率,因为很多事情的批准,审核都只需要领导的一句话,而不需要复杂的民主程序。这在很多时候是非常有效的。曾经看过一个关于胡佛水坝的纪录片,胡佛水坝于1931年动工,1936年正式完工,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在纪录片中,主持人解读了现在重建胡佛水坝需要的最少的时间,据据民主程序,重建估计至少需要十六年,其中十年进行环境论证,五年进行会议讨论,程序审议,一年时间进行建设。当然,这是美国。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名字叫中国,如果由中国来重建,那肯定只需要一年。这就是强大的集权ZF带来的高效率。
  不仅仅如此,高度的集权还会将大量的企业,行业,绑在一起,拧成一根绳,让企业垮不了……
  是的,很强大,非常强大,也非常有效。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要让船不翻,捆绑在一起是有效的,但我们现在问题是要让船前进,经济要发展,捆绑在一起其实是无意义的。否则,当年的国有企业也不会搞破产,搞下岗了。
  为了追求高效率,我们制造了很多问题,本来是不会产生的问题;为了追求高效率,我们拼命地掩盖了很多问题,本来是应该迅速解决的问题……
  有一句话,叫“一美遮百丑”,只要经济发展始终以非常高的速度前进,那就是一美遮百丑,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
  一旦经济发展停下来,慢下来,长期积累的问题就会爆发……一旦爆发,就是山崩海啸!
  与某些一心追求民主的理想人士说的相反,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强大的集权ZF并不会阻碍经济发展,相反,还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专制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有高层是一个疯子,傻子,而底层又无力反抗的巨大风险,这会给国家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历史
  上的疯皇帝,傻皇帝,杀皇帝为数不少,给国家带来的灾难也是毁灭性的)二是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治理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科学论证,简单的决定会产生很多问题。在治理好一个现代国家肯定比在封建社会当一个好皇帝要难更多(不说那些礼仪之类的东西),需要更多的知识,更高的眼界,更高超的管理手段。
  比如说,很多人认为FB是专制造成的,但这是错误的。FB与专制无关,只与FB的成本有关,即FB带来的收益和被发现的风险。如果收益很高,风险很低,就会FB横行。如果收益很低,风险很高,FB就很少会产生。美国也曾经经历过严重FB的时期。(当然,在民主制度下,通常都是收益低,风险高,因此FB比较少;在专制制度下,通常都是收益高,风险低,因此FB比较多。这有点扯远了,以后有空再专门谈吧。)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治理国家仍然是比较容易的(仅从经济上来说),这时候的国家有很多经济发展点,任何一个点都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这时候,国家发展最需要的,不是高超的技巧,而是强大的动力。而集权ZF就可以用手中的鞭子为发展提供最大的动力,促进经济的腾飞。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前面就会有陷阱,有暗礁,就需要有高超的技巧避开陷阱,避开暗礁,而不能一脚踏进去,一头撞上去,然后,我们的决策者却缺少这种技巧。特别是,长期的发展,已经让他们形成了简单、粗暴的思维。
  ————这里卖个关子,在后面接着说。
  前面说了胡佛水坝的例子,现在接着说。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因为太需要胡佛水坝了,过多的验证,论证,审核,实际上就是做无用功,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一切都是需要成本的。
  比如花十年去论证建胡佛水坝的,付出的成本是1;五年去讨论,审核,付出的成本是1,再用一年时间去建设,付出的成本的也是1。因此,建胡佛水坝的总成本是3。
  在集权ZF下,省略了前面的论证,审核,因此,建胡佛水坝的总成本是1.
  现在,可以看到,在集权ZF领导下,建胡佛水坝节约了很多成本,这就是集权带来的高效率。
  但是,有一个问题,这个建设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如果是错误的,它可能带来10点损失。
  注意,错误的可能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早期,因为一切都需要,建这些东西,90%的可能性是正确的,有10%的可能性是错误的。而在后期,因为一切都可能不需要了,建这些东西,90%的可能性是错误的,只有10%的可能性是正确的。
  早期,在集权领导下建了十座胡佛水坝,一座是错误的,损失10个点。9座是正确的。因为减 少了民主程序的论证环节,节省了20个点的投入。节省的开支大于损失,集权带来了好处。
  在后期,在集权领导下建了十座胡佛水坝,九座是错误的,损失了90个点,一座是正确的。同样还是节省了20个点的投入。但节省的开支远远小于损失……集权带来了坏处。
  这就是集权的问题所在了。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我们只需要前进的动力,不需要考虑太多的东西,强大的集权可以提供足够的动力。这时候,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吃饱饭的问题,是比较简单的问题。领导拍脑袋决定,并不会产生太多的错误。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高度,解决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经济发展的难度越来越高,要继续发展经济,就要寻求最优解。
  比如将钱投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可能刺激经济增长,但究竟将钱投向哪里能带来最高收益,能最大的刺激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反复衡量了。
  比如,建高铁建房子当然对国家的经济有好处,但它是不是最优解呢?是不是将钱投向另一个领域会更好呢?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这并不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各个领域都急需,投向哪一个领域都不会是什么错误,最多是先发展和后发展的区别而已。
  这就好比你去做生意,因为刚开始大环境很好,做什么生意都能够赚钱,因此,花大量时间去考虑我做什么是不值得的,你需要行动,行动,行动就行了!
  如果大环境不好了,做很多生意都可能会亏本,这时候,该去做什么生意,你就需要考虑考虑再考虑,慎重慎重再慎重,然后才能行动。
  个人一样,国家也一样,但很遗憾,我们的决策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各级地方ZF领导人就更不用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小黑屋|屯溪网 ( 皖ICP备14001316号-1 )

GMT+8, 2024-11-26 21:28 , Processed in 0.154999 second(s), 6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